首先要告诉大家,阿鲍是个女人,她的名字叫鲍丽珍,是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发行部主任。阿鲍的名气在全国少儿出版界非常大,因为她的发行业绩。从1990年到1998年,在阿鲍的操持下,浙少社的一般图书发行码洋从不到1000万元持续增长到6343万元,基本上稳定在全国同类出版社的第三位上;其建立的有效发行网点达1000多个,遍及全国,所以别的社一本书发行5000册就很伤脑筋,但阿鲍10000本书撒下去还不够。不少社长跑到杭州阿鲍那里取经,还有人把阿鲍和少儿图书发行界另外两名女强人、陕西未来社的黄永庄和江苏少儿社的秦凡合称“发行三女侠”,传说她们走到哪儿订货码洋就会如期上涨。这样的人当然值得采访。
阿鲍貌不惊人,也不太喜欢说话,至少面对记者采访没有太多女强人气象。记者反复问“您怎么做得这么好”?她反复回答“做,还是要做”。做什么?当时是11月初,她说:“这个星期是书店盘库时间,盘完库后不是进货就是退货,所以我赶紧把《唐诗三百首》加印了3000册,要不书店万一要书就会错过机会。”她的想法就这么具体。
通过和阿鲍聊天,记者了解到,其实除了每年那些大大小小的订货会,发行的工作就是这么琐碎和具体。阿鲍的超人之处在于能以恒久的热情对待周而复始的琐细。她对书很熟,哪家书店,什么类型的书,能销多长时间,她心里有一本帐。白天在办公室,除了每天要和几十个书店用电话、传真联系外,她就爱翻翻书目,书销了多少,什么时候加印、再版,印多少,先“铺”哪家店,库里还有什么书可以“走”,阿鲍的脑子赛过计算机。在1998年图书市场最疲软的时候,她的库存还周转了4次,压缩128万元。阿鲍的发行像绣花,细细的功夫把24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发到38万册。
其实,作为发行部主任,阿鲍也很会做官,她把全国网点按区域划分为几大片,对发行部人员进行目标管理;把省里的发行交给省店做,她协调各方关系,这对浙少图书市场份额的持续上升十分有益。这时阿鲍的发行就像下棋。
听阿鲍讲发行,才知道发行有多辛苦。她每年都要和同事花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全国各省、市、地区、县的销货店上门服务,了解情况,收集信息。1998年,她就跑了13个省市、26个地区和县市的近百家销货网点。由于她的努力,浙少社在全国销售网点已达1000多个,许多大中城市的销售量不断扩大,像辽宁省店批销中心,原来一年半销售30多万元,现在一年销售120多万元;浙少北京经营部,开始只销售20多万元,1998年就达到了100多万元。据了解,浙少版图书在北京的总发行量,已排在同类少儿社的前三位。
浙少的一般图书有如今的销售业绩,与社店联合,共同发展有很大关系,在这一点上,阿鲍还是很有点“双赢”的意识。1997年、1998年图书市场出现明显疲软状态,全国书店大都销售下降,库存上涨,订货萎缩,退货增多,货款回笼困难。面对这样的形势阿鲍及时调整营销战略,从原来以自办发行为主迅速转到以社店联合为重点,充分发挥浙江省店辐射全国市场的优势,在省内社店全面实行经销包退制改革。对全国的大型订货会,社店紧密合作,开展联合征订、联合推销,注意事事优先满足省店对货源的需要,做好各种服务工作。结果浙江省店的浙少版销售量大幅度增长,到1998年达到2600万元。省店发行量的扩大,不但大大提高了全国市场覆盖率,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浙少社总发行量的稳定增长。
同时,阿鲍绝不放松自办发行的优势,千方百计抢占市场份额。她在熟悉市场的前提下,运用她与全国各地书店良好的关系和信誉,建立了浙少版新书、重点书主动发货供应网络,实行经销包退。通过这一改革,浙少版新书、重点书一般在半个月内就能在全国各地书店上架,与广大读者见面,迅速扭转了订货萎缩、销售滑坡的被动局面,这一新举措促使该社近两年出版的许多重点书,如《唐诗三百首》、《世界动物大图集》、《儿歌三百首》、《谜语三百则》等很快供应全国市场,并成为畅销图书。
阿鲍还有一大特长,就是很善于给编辑们当参谋,不管去哪儿,她都很注意图书信息的收集。哪类书好,哪类书不行了,什么开本开始下跌,什么样的挂图开始回升,等等,她都会及时与领导和编辑沟通。像全国书市这样的大型活动,她还会让发行部成员都交一篇千字心得,谈社里图书在市场上的优劣,虽然很零碎,但对社里新选题的征集、决策都大有益处。像该社《最新21世纪少儿百科》、《世界童话名著》、《中国通史》、《小学生自然百科》、《世界名人传记》等,都属于不错的常销书。但上市久了,外包装上有些过时,阿鲍建议用时尚观念重新对图书包装,经过重新“打扮”的图书,吸引了更多的读者,大大延长了市场寿命,为社里赢得丰厚的利润。又如《唐诗三百首》走红市场后,阿鲍建议迅速将“三百”系列化,现在,《宋词三百首》、《童谣三百首》等书销量都在30000册以上。
总之,阿鲍的参谋当得很有威望,社领导选题决策一般都让她列席;编辑有了想法,做了新封面也会找她征求意见,阿鲍也会凭一双久经“书”场的慧眼告诉你怎样会更好,而且屡试不爽。编辑们在这一点上都很佩服阿鲍,说她帮他们找到了市场感觉,但阿鲍说:“你们编好书就帮我做了发行了。说到底,卖书还是靠书好。一要质量,二要服务,书好才销得动。”
在采访中,阿鲍念两句真经就会说,你还是应该采访采访社里,我的工作主要还是得益于他们的支持。确实,阿鲍的成功,她个人能力和敬业因素除外,社里的信任,尤其是一套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了她工作的热情。
在这套机制里,发行部有自己的独立帐号,它的使命就是铺设网点,最大限度销书,帮助出版社实现出版利润。无论省店的销量,还是自办的销量,都由发行部对社里进行总负责,发行每攀升1000万码洋,发行部门收益即按1个百分点递进。这就很利于发行部协调各方利益共同做大。编辑的收益则与所编图书的市场利润和获奖情况挂钩,没有利润指标,但有奖励办法;而行政人员则拿全社的平均奖,没人抱怨,因为图书销售情况不好的编辑会拿得更少。相同的游戏规则,差距拉开了,能人们的积极性被激活了,同时也让图书向精品靠拢,浙少社这两年在两个效益方面有大的进步,与这套机制有很大关系。可以说,优良的机制创造了才能施展的舞台,阿鲍就是这个舞台上的佼佼者。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,她可以不疾不徐,痛痛快快地念她的生意经了。